香港中通社9月25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余木
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在24日的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中獲得最多選票,領先其他各黨。如組閣順利,已擔任總理12年的默克爾將繼續領導德國4年。反移民、反伊斯蘭、反歐洲一體化的選擇黨成為德國第三大黨,成為二戰後首個進入聯邦議院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有分析人士指出,極右的“選擇黨”進入議會將令德國的國際聲譽受損。
默克爾在選後發表簡短講話說,聯盟黨實現了“戰略目標”。但她同時表示,選舉結果“還可以再好一些”。
據德新社25日凌晨報道,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初步計票結果顯示,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獲33.0%選票,社會民主黨和德國選擇黨分獲20.5%和12.6%選票。
數據顯示,聯盟黨和社民黨在此次大選中雖維持住第一和第二大黨的地位,但比上一次選舉得票率均有下降,默克爾就此強調,不僅要重新贏得那些投票給選擇黨的選民的信任,并且要認真地對待他們心中的憂慮。
社民黨則創下歷屆大選的歷史最低水平。該黨主席舒爾茨在選後表示,當前結果令他感到遺憾和痛苦,該黨未能爭取到其傳統選民的支持,也未能實現其在此次選舉中的目標。舒爾茨宣佈不再尋求與聯盟黨組建大聯盟政府,而是讓社民黨在新一屆國會中扮演反對黨。他還表示,自己將繼續擔任黨主席,并致力於該黨的革新。
目前,各方根據最新數據預測選後最有可能出現的組閣方式為聯盟黨與自民黨和綠黨結盟。
目前得票率排名第三的是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選擇黨,該黨收獲了12.6%的選票,將首次進入議會。該黨共同創辦人高蘭(Alexander Gauland)說:“我們將對付(總理)默克爾。” 他并矢言“改造國家”。
德國選擇黨的崛起引發廣泛憂慮。選擇黨的前身是一群經濟學家在2013年2月6日成立的“反歐元團體”,代表人物是漢堡大學宏觀經濟學教授盧克與德國資深政客高蘭等18人小組。在歐債危機的背景下,選擇黨迅速崛起,得到部分精英和民眾的認同與支持。
而2015年默克爾開放德國邊境接受難民之後,選擇黨的主體政策便從反對歐元變成了關閉邊境、反對移民,打出“自保不是自我毀滅”的旗號。截至今年5月17日,選擇黨黨員人數已達到2.6萬名,黨外友人32.2萬名。
《金融時報》將這樣的一個轉變過程稱作從“教授黨”變成了“反移民的民粹黨派”。但這一變化過程在此前德國聯邦各州的選舉中接二連三創造“黑馬”,目前選擇黨已經進駐了15個聯邦州的議會。有分析人士預期,選擇黨反移民和反歐元的主張有市場,或促使主流政黨也向右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