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6月13日 星期五    農曆乙巳年五月十八
首頁 > 新聞事件 > 歐盟歐洲 > 深度報道 > 工業4.0應用在德國緩慢推進
工業4.0應用在德國緩慢推進

  新華社德國斯圖加特11月5日電 新華社記者沈忠浩 胡小兵

  工業4.0概念正式提出已5年有餘,這個反映德國工業數字化轉型的“未來工程”已從學術理論走進工廠車間。5日在斯圖加特舉行的德國工業4.0論壇上,與會專家及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儘管應用案例越來越多,但工業4.0仍是一個較緩慢的進化過程,從技術應用到商業模式都需要持續創新。

  本次德國工業4.0論壇由中國同濟大學德國校友會與德國華人學者學生經濟學會聯合主辦,並得到德國夫瑯禾費製造工程與自動化研究所(IPA)的支持。

  IPA工廠規劃與生產管理部門負責人米夏埃爾·利克費特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在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的支持下,德國科研機構定期與企業開展深度對話,密切合作,在生產一線共同進行應用研究、開發解決方案。“人們已經可以看到工業4.0在農業數字化生產、智能物流等領域的應用案例。”

  他指出,從技術角度來看,工業4.0的推廣應用尚面臨諸多挑戰。例如,如何使工廠裏成千上萬個感測器與生產過程更好地融合;如何創新規劃工具,使智能工廠的規劃週期更短、更自動化;如何保障信息安全,消除製造企業對大數據、雲計算信息安全問題的擔憂等。

  多年來,博世、西門子等大型企業是工業4.0的堅定倡導者和主要推動者,德國的中小企業則態度遲疑,而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恰恰是德國工業的關鍵支撐。然而,調查顯示這種情況正在悄然改變。

  德國工業諮詢公司施陶芬發佈的2015年工業4.0指數報告顯示,根據抽樣調查,有意朝“智慧工廠”邁進的德國企業比例已從2014年的60%上升至70%。

  施陶芬公司高級合夥人托馬斯·羅爾巴赫對記者說,德國經濟正在經歷數字化轉型,人們在較長時間內低估了工業4.0的重要性。如今,德國企業界逐漸凝聚共識,超過七成的受訪企業相信工廠的智能化改造將帶來經濟上的成功。

  羅爾巴赫表示,中小企業往往不像大企業那樣具有豐富的資源,對整個生產部門進行工業4.0改造,但它們對工業4.0的應用需求正在上升。為此,德國研究機構與市場諮詢公司合作向中小企業推廣性價比較高的工業4.0局部應用方案。

  “高度網絡化、智能化的工業4.0應用會否衝擊就業?”對於這一問題,業內專家表示,製造業的智能化升級勢必淘汰一些傳統崗位,但也亟需理解、適應智能製造系統的新勞動力。

  利克費特指出,未來的智能工廠對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必須與智能系統熟練配合。“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對智能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系統必須易於理解和操控。”

  “就像智能手機,本身越來越複雜,但操作卻越來越便捷,”他說。

  談及工業4.0帶動的商業模式變革,利克費特表示,客戶與供應商的深度融合、商業模式的創新為工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德國贏創工業集團總架構師洪中指出,工業數字化轉型“打開”了價值鏈,為新興企業通過細分領域謀求價值鏈中的地位、以小搏大創造了機遇。

  洪中說,“傳統企業,無論大小都存在路徑依賴”,對傳統業務的依賴令傳統企業面臨新興企業的多方位衝擊,必須持續大力度創新。

歡迎投稿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輿情 NewsYu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