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5日電 (記者 曾鼐 陳建)北京大氣污染受外來傳輸影響明顯:區域傳輸在北京PM2.5來源中佔比為28-36%,空氣重污染時,外來傳輸影響的佔比約達50%。這是記者25日從北京市人代會上獲悉的。
北京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25日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針對去年3月1日起實施的《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北京市政府首次將其實施情況作為重大事項,向大會報告,進行審議。
北京三面環山、靜穩逆溫天氣多發,污染物不易擴散。實施情況報告稱,北京已厘清PM2.5及其組分的濃度水平、變化規律等。研究結果經過環保部、中科院與中國工程院的聯合論證。
報告強調,北京周邊地區污染排放量大,雖然常年情況下,外來傳輸對北京PM2.5污染的分擔率為28-36%,但在大範圍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引發空氣重污染時,外來傳輸的分擔率高達50%左右。
在常年情況下,64—72%的本地污染排放中,機動車、燃煤、工業、揚塵、餐飲等排放,對北京污染的分擔率分別是31.1%、22.4%、18.1%、14.3%和14.1%。
根據報告,2014年,北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同比均削減7%以上,減排幅度十年來最大;PM2.5一級(優)天數達93天,比2013年增加22天,增幅達31%。APEC會議期間,空氣質量天天優良,為十年來同期最好水平。
不過報告指出,雖然北京去年PM2.5同比下降4.0%,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同比降2.5%的任務,但相比2014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下降5%左右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報告表示,今年將充分發揮京津冀及周邊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的作用,加強同周邊省區市、中央有關部門的協作,共同編製區域大氣污染防治中長期規劃;完善科技治污、監測預警、應急聯動、聯合執法、合作宣傳等“聯動”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