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1日電 中新社記者 邢利宇
2019年中國兩會召開在即,誕生僅半年、小身材大能量的“掌上新言路”——全國政協委員移動履職平台(手機APP,簡稱履職平台)將首次經歷政協大會,並為大會帶來新活力。
“會議還能這樣開!”幾個月前,參加全國政協第一次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的政協委員們發出感嘆。會議通知的發出適逢“十一”國慶節,登錄履職平台的委員們隨即看到專題議政群出現第一條發言,是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向委員致以節日問候,並鼓勵大家暢所欲言。
從通知發出至協商會正式舉行僅20多天,800多位委員登錄履職平台,圍繞議題提出意見建議近十萬字。不少委員認為,履職平台使建言猶如搭上“直通車”,大大激發了大家的履職熱情和責任感。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14年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提出,人民政協要“探索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等新形式,提高協商實效”。2015年,相繼印發的相關文件再次提出,要探索網絡議政、遠程協商。
人民政協要“以改革創新激發工作新活力”,汪洋在2018年3月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閉幕會上指出。8月20日,上述履職平台正式投入使用,成為全國政協“改革創新”的亮點之一。它使委員們即便身在境外,抑或是夜有所思所得,都能隨時隨地通過“掌上”“雲端”提交意見建議。
十三屆新任全國政協委員、現任駐希臘大使章啟月,就常通過履職平台相關專題議政群建言議政,並在希臘為遠程討論活動拍攝建言短視頻。
“網絡議政、遠程協商作為創新舉措,大大提昇了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時空效率,我為新時代下的新形式點讚。”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2018年12月17日,全國政協第二次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召開。通過履職平台踴躍發表意見的委員多達200余位。
至2019年1月底,十三屆全國政協已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19次。從第9次座談會開始,履職平台上開設相應的主題議政渠道。以最新一次座談會為例,通過履職平台發言的委員達180位,6位委員通過微視頻發表意見。
順應時代發展,各地方政協也紛紛探索委員履職的“掌上”“雲上”之路。
2018年,湖南省政協推出“政協雲委員工作室”新功能。值班委員在線為民眾答疑解惑,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線索,參與公眾一年達78萬人次。
2019年,上海市,安徽、福建等省政協APP相繼上線。農曆新春前密集召開的中國省級兩會上,多地政協將提交和查詢提案、閱讀資訊、接收通知、開展遠程協商等功能移到“掌上”,無縫對接社情民意。
“政協不是權力機關……主要通過協商發揮作用。這種作用不是靠說了算,而是靠說得對。說得對就是能?提出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意見建議,這就需要求真務實的能力水平。”汪洋曾指出。
“雲時代”轉變政協委員履職方式的同時提昇了履職成效,然而形式服務於內容,建言“直通車”加速,更意味著委員們需實實在在肩負起責任。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即將拉開帷幕,來自各行各業的政協委員將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出哪些真知灼見?線上線下,民眾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