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 中新社記者 蕭開霖
每年兩會期間,政治局常委都會參加人大代表團審議、政協界別聯組討論,這在坊間被稱作“下團組”。今年兩會日程已過三分之一,七常委陸續下到團組,他們與代表委員的互動,也成為觀察中國政壇的風嚮標。
今年的下團組從3月4日開始,截至6日七常委已參加了10余個省區市代表團的審議,外加多個政協界別的聯組討論,話題涉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個維度。按照慣例,今年的兩會上,他們仍將“跑遍中國”。梳理現有下團組情況,已能看出不少政經端倪。
宣示重大政策,特別是“一把手”下團組期間的講話。3月4日下午,習近平參加民革、台盟、台聯的聯組會,就當前兩岸關係提出“四個堅定不移”,宣示大陸對台政策的堅定態度、清晰底線,立即成為海內外關注的焦點。
傳遞重要理念,這一點在今年七常委下團組中體現得尤為突出。無論是習近平的“老常態難以為繼,經濟發展不能任性”、“反腐並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有利於經濟發展持續健康”,還是李克強的“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抑或是常委們關於經濟新常態、創新驅動、環境保護、反腐敗的表述,都是“四個全面”背景下,對官方發展思路或形象、或概括的闡釋。
回應社會關切。經濟與腐敗的關係、經濟與環保的關係,這些在本次兩會召開前都已成為熱點,而“四個堅定不移”也是對去年台灣“九合一”選舉後擔心兩岸關係會起激變的一種回應。
除了宏觀層面的關切,對具體問題進行回應,也是七常委今年下團組的重要特點。習近平對江西“農家樂”和油茶產業的關心、李克強在山東團“全方位、無死角”地回應人大代表關切,李克強、俞正聲對“海外購馬桶蓋”的提及,張德江為“江南水鄉”浙江治水“點讚”……折射出中國高層與民間的互動日趨同時、同步。
七常委不僅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他們本身也是全國人大代表,下團組與代表委員審議報告、共商國是,也是在踐行政治民主。
大國形象的一個核心是其政治吸引力,兩會已成為中國政治生活的重要場域,常委下團組又是其中的重頭戲,在體現高層發展思路、關注焦點、重要闡釋的同時,也折射出中國政治生活日趨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