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吳濟海 徐揚)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當天舉行新聞發佈會,邀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就“培育消費新亮點,構建開放新格局”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對完成今年進出口增長目標有信心
高虎城表示,對完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進出口增長6%左右的目標有信心。
今年1月份中國進出口出現超過10%的負增長。高虎城說,根據先行指標測算和分析,2月份進出口仍然是負增長,但是降幅會有大幅度減少,3月份的進出口會轉為正增長。
他說,目前看,無論國內還是國際,貿易環境沒有特別明顯的改善。要完成2015年6%左右的增長,一是繼續抓好已出臺的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包括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完善出口退稅負擔機制,建立收費的正面清單,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二是特別要加強對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企業的支持,增加中國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和通過創新驅動來繼續鞏固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三是不斷發展和鼓勵新型出口行銷模式,比如國際電子商務、市場採購、綜合性的外貿服務公司。四是將繼續為中國的企業在穩定和保持外貿出口增長方面創造更為有利的國際競爭環境。
高虎城表示,2014年剔除不可比因素之後,中國進出口貿易增長6.1%,其中出口增長了8.7%,這是在2008年以來,連續幾年進出口總額年均9%上下幅度增長的基礎上實現的。就此來說,2014年8.7%的出口增長是一個令人非常滿意的成績。
他表示,去年進出口之所以沒有達到7.5%左右的既定目標,原因主要是在於進口商品價格大幅度下降。“在2015年和2014年整體國內外形勢大體相當,不會有特別大的變化情況之下,國際需求仍將維持一個微弱的增長。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對完成6.1%左右的目標是有信心的。”他說。
高虎城補充說,2014年中國仍然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在2013年佔全球貿易總額11.7%的基礎上提高了0.5個百分點,達到了12.2%。
今年重點推進中國與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
高虎城說,中國與東盟的自貿區升級談判,是今年自貿區建設的首要工作。
高虎城說,中方同南亞、中亞,以及非洲、拉美、歐洲部分地區和國家的自貿區談判,有的正在進行可研性研究,有的正在進行磋商,有的已經開始談判。
“中韓結束自貿區談判並在今年簽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和加速中日韓自貿區建設的談判。”高虎城說。
高虎城表示,中國建設自貿區是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的自貿區網絡。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自貿協定,涵蓋了中國近30%的進出口貿易額。
去年中國境外消費超萬億人民幣
高虎城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中國境外消費已經超過1萬億人民幣。下一步將採取措施引導國外採購回流。
高虎城說,中國的出境人數已超過1億人,境外購物也在迅速增長。形成這樣一個境外消費的成因是多種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價格的差價。
他分析,形成這種價格比較大的懸殊,導致境外採購、境外消費迅速增加,大概有這樣幾個原因:一是在稅費上有著比較高的稅率,特別是在某些產品的消費稅,這是形成比較懸殊價格的因素之一。二是國內的流通成本過高、環節過多,市場仍然存在著在物流方面和管理方面進一步減少成本的空間。三是國外品牌商對華的定價政策。我們下一步所採取引導國外採購回流的措施,也著重從以上三個方面著力。
高虎城認為,境外購物和消費是居民個人選擇,從國內來說,越來越多的消費是個性化和多元化,而在境外的購物卻呈現了一種單一化和模倣式的消費。“我們相信,隨著中國居民消費觀念的改變,這種局面也會像前些年的‘你有、我有、人人有’這種排浪式的、模倣性的消費逐步轉向理性,回到正常的消費狀態。”
中方關注TPP和TTIP談判進展
高虎城表示,中方在關注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談判進展的同時,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和加快中國自貿區戰略的步伐,為中國對外貿易和投資的發展創造更好的國際環境和更為有利的制度性保障,助推中國經濟發展。
他表示,TPP和TTIP談判涉及的經濟總量佔全球GDP的60%,而且開放標準高、涵蓋領域廣、規則要求嚴。
“這兩個協議一旦達成,將對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和區域經濟的一體化進程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中方對此保持關注。”高虎城說。
據悉,中方同美方和歐方都建立了關於TPP談判和TTIP談判進程的信息交流機制,目前這種良性的互動機制運作正常。
高虎城說,今後隨著TPP和TTIP談判的深入和其內容的進一步披露,中方將進一步研究和評估這兩個協議對全球和區域的影響。
將根據需要不斷地優化和調整赴港個人遊、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政策
高虎城在回答有關內地赴港個人遊和深圳居民“一簽多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時表示,中央政府對這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十分重視,內地有關部門與特區政府一直保持密切聯繫,已經採取了許多的應對措施,也將會根據需要,不斷地優化和調整有關政策。
高虎城指出,內地居民赴港個人遊政策和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政策,是在2003年香港受亞洲金融危機衝擊和周圍環境波動的時候,應香港特區政府的建議,經中央政府批准,由試點開始逐步推廣的。十多年來,對促進香港經濟的發展、擴大當地就業等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還能夠回憶起這項政策推出的初期香港的繁榮”。
高虎城說,隨著赴港旅客不斷地增加,個人遊政策和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政策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他舉例說,任何一個城市的服務功能、接待能力、基礎設施等,對接待遊客都是有限度的。這是由一個城市對接待能力的投入所決定的。
他說,中央政府對這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十分重視,內地有關部門與特區政府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已經採取了許多的應對措施,也將會根據需要,不斷地優化和調整有關政策。“我相信,不會對兩地的人員交流和經貿合作產生影響。”
中美基本完成投資協定文本談判
高虎城說,經過九輪實質性談判,中美之間已經基本完成了投資協定文本的談判工作。
中美投資協定談判是中國和美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經濟體進行的一場重要談判。“中美之間一旦完成投資協定的簽署,將對全球的投資規則產生深遠的影響。”高虎城說。
高虎城說,今年將按照中美兩國元首商定的共識交換負面清單。中美處在不同的發展水準,具有不同的國情,也有不同的發展模式。負面清單的交換對中美兩國都是一個挑戰,雙方團隊保持了非常坦率的溝通和互動。
高虎城還介紹了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進展情況。他說,中歐談判已經進行四輪。中方剛剛收到新一屆歐盟領導機構批准的歐方談判文本。中方團隊正在進行翻譯、評估和研究,同時準備向歐方提交中方關於投資協定的建議文本。中歐之間的談判還沒有開啟文本談判。“我們會和歐洲的同事們加快文本談判的進程。”
美國在世貿組織對中國提起行業補貼訴訟“是站不住腳的”
高虎城表示,中方初步評估認為,美國通過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對中國提起關於有關行業補貼的訴訟,“是站不住腳的”。
高虎城說,中國一貫尊重世貿組織規則,包括補貼規則。對於美方的起訴,中方表示遺憾,但將認真地對待。中方將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程序和作為世貿組織成員擁有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通過磋商或通過爭端解決機制妥善地處理這一問題。
2015年2月11日,美國就中國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和公共服務平臺補貼措施提起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指稱中國通過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和公共服務平臺向企業提供世貿規則禁止的出口補貼。
高虎城指出,在近兩年全球經濟疲軟、復蘇乏力的情況下,貿易保護主義和投資保護主義有抬頭的現象。中國作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頻頻遭受貿易摩擦,“也可以說是一種新常態”。“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也要有一顆平常心。”
據介紹,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一個國家的上游產業就很可能是另一個國家的下游產業。因此很難用貿易救濟的手段達到保護自己產業的目的,所以通過對話和磋商解決貿易糾紛是優先的選擇。
高虎城強調,中方始終認為,世貿組織各成員應當審慎、謹慎地採取有關救濟措施,只有對話和業界磋商未果,貿易救濟才是最後的選擇。
希望兩岸雙方落實ECFA已達成的成果推動後續商談
高虎城表示,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後續協商已經取得了很多階段性的成果,我們希望雙方能夠珍惜既有成果,照顧彼此關切,相向而行,落實已經達成的成果和推動後續的商談,為構建兩岸經貿制度化合作新機制共同努力,也為兩岸的經濟繁榮作出貢獻。
高虎城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有關“中韓自貿區對台灣地區的經濟和產業發展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對兩岸服貿協議的實施和正在進行的貨貿協議的談判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的問題時作上述表示。
高虎城指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商談,起步早於中韓自貿協定,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台灣業界的關注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韓國和台灣在某些產業上是有同質性競爭的,這種局面也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高虎城說,去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同樸槿惠總統共同宣佈實質性地結束中韓自貿協定談判。2月份中韓之間草簽了《中韓自貿協定》,進入了文本轉換和相關的法律程序,完成之後將正式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