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農曆乙巳年六月廿二
首頁 > 新聞事件 > 人大政協 > 最新消息 > 中國財長的不輕鬆與不隨意
中國財長的不輕鬆與不隨意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中新社記者  石岩

  “不是財政部隨意(徵稅),是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共同研究,徵求了各方面和有關部門的意見,最後報國務院批准後才出台(增稅)政策的。1985年的授權到目前為止仍有效,所以不是‘隨意’。

  6日的一場兩會記者會上,當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被問及財政部是否“隨意”徵稅時,他顯然有些“介意”,神情凝重地連續用了兩個“不隨意”。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發言人傅瑩日前宣佈,稅收法定的條件已經逐漸成熟,總的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對此,一度有輿論指,這是財政部近期以來“隨意”上調燃油稅的重要背景。這一質疑被記者帶到了6日的發佈會現場。

  人們注意到,整場發佈會下來,面對中外記者的發問,樓繼偉侃侃而談,極少翻閱資料,甚至在有提問記者援引數據有誤時,還“較真”地予以提醒。在牽涉到三、四處具體數據時,樓繼偉側身請身畔的財政部副部長劉昆予以補充。

  “我覺得你好像是做過財政工作的”、“我建議你好好讀讀預算報告”、“我對你的提法不是特別認同”……針對記者提問,樓繼偉在回答的同時,不忘以老財政人身份給提問本身打分、糾錯。

  在財政問題上,樓繼偉有著足够的發言權。上世紀80年代始,他先後任職于國務院辦公廳、國家體改委等機構,見證和參與了改革開放初期財稅改革的決策。1998年,他自貴州省調至財政部工作,任財政部副部長一職長達9年。2013年,他從中投公司“回歸”財政部,接棒財政部部長。

  與2007年初樓繼偉“暫別”財政部時相比,當前的財政形勢面臨罕有變局。在經濟下行壓力下,財政收入增幅一路下滑,終於降至個位,與持續增加的財政剛性支出形成了巨大矛盾,考驗著決策層的智慧。與此同時,地方債務高築潛藏的風險引發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這一切,無疑都讓樓繼偉這位主管“錢袋子”的大管家輕鬆不起來。

  “新常態嘛。”樓繼偉說,“我們要消化過剩產能,穩步地去杠桿化。過度刺激政策造成收入的超強增長不存在了。”

  不同于外界所稱的財政困局,樓繼偉看到的,更多的是改革的機遇。他指出,財稅體制是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軍,而當下正是財稅改革面臨的戰略機遇期,再次印證了外界對其“市場改革派”的評價。

  輿論注意到,在樓繼偉主政財政部的這兩年內,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並進一步擴大,稅收法定原則的時間表得以敲定……這一系列舉措,有力支持了全面改革的深入推進。

  6日的發佈會上,中新社記者注意到,不隨意、不妥協的態度在樓繼偉陳述改革措施的時候多次表露。

  “不能某個地方隨便討價還價地就把稅收包括土地給予優惠,必須清理。”

  “因為(營改增)很難,我不敢跟你說哪天能出來,反正今年得出來。”

  “不是所有政策都是剛性的,要分析哪些(財政支出)確實花有所值,不能浪費掉納稅人的錢。”

  …………

  一個個擲地有聲的“不”字,讓現場記者印象深刻。

  但對於記者的提問,樓繼偉顯然有備而來。“我帶了一個大包,另外還請了一位助手,一些細節問題,如果我記不住,請他來講幾句。”

  有理由相信,對於一項項財稅體制改革的“硬骨頭”,這位65歲的財長同樣有備而來,並隨時準備為改革的阻力亮出“不隨意”的底牌。

歡迎投稿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輿情 NewsYu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