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農曆乙巳年三月廿七
首頁 > 新聞事件 > 人大政協 > 最新消息 > 鍾南山炮轟科研單位:“發表論文算不上創新”
鍾南山炮轟科研單位:“發表論文算不上創新”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李淩)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6日在廣東代表團小組討論會上向科研單位“發難”,炮轟科研單位以發表論文來衡量科技創新的好壞,是對創新的認識有誤。

  李克強總理的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創新驅動戰略的問題,鍾南山說,在創新驅動戰略裡面,國家做出了比較好的一步,但他感覺步子走得很慢,“特別是在醫療科技方面,還存在兩個比較大的瓶頸,其中重要的瓶頸就是認識問題。”

  鍾南山說,中國有320萬的科技研發人員,人數佔世界第一,科技論文數量是世界第二,申請專利、授權等數量也是世界第二,“但我們的科技創新能力卻祗排在世界第19位,而且由科技研究轉化為成果的,初步統計僅占10%。”資料顯示,中國九成是仿製藥,從1949年至2008年,50年來仿製藥獲得的利潤還不如國外一個新藥的利潤。

  “一些科研院所、科學院和名牌大學,衡量科技創新的好壞就是發佈論文,認為祗要發表了論文就是創新,這種觀點絕對是錯誤的。”鍾南山認為,發表了高水平的論文,頂多是一個創意,必須要產生效益之後才算創新。

  在鍾南山看來,創新的含義應該是發明、發現,是通過努力最終轉化為成果,而且這個成果要能產生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祗有走完這個過程,才能稱為創新,“其他領域我不知道,但絕大多數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一開始也並非是什麼高水平的論文,而是經過十數年甚至更久的實踐,其提出的觀點取得了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後才獲獎。”說到這裡,年過七旬的鍾南山突然提高聲音:“這才是真正的創新,以論文來排名,祗會對創新產生阻礙。”

  此外,鍾南山還指出,藥品評審制度也是醫療創新的一大瓶頸,他希望國家藥評中心增加評審人員,並且提高評審人員的待遇,“口號再響項目再多,如果無法及時通過評審,那我們的創新也走不下去,創新沒有希望。”

  鍾南山的一番言論得到了廣東韶關市長艾學峰的熱烈響應。艾學峰稱,目前韶關已有企業成功研發出人工培育的冬蟲草,並對其進行加工,製作出一些老百姓能够吃得起的冬蟲草和冬蟲草製品,但目前也卡在評審這道關卡,艾學峰建議國家加大藥品評審的機制設置和建設,並增加人力。

歡迎投稿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輿情 NewsYu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