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2日電 (記者 郭金超)全國兩會前夕,官方輿論場聚焦“四個全面”,輪番推出重點稿件,引發國內外輿論關注。
“四個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去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這一論述,此後,他又在多個場合屢屢提及,讓“四個全面”成為備受關注的“新提法”。
“四個全面”從實現“中國夢”的戰略高度佈局治國理政的方略,其所涉及內容涵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改革發展的關鍵問題,勢必引領今年兩會。
“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實現這個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習近平對全面小康的這個定位,實際上也發出了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員令”。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評論認為,全面小康,核心在於全面,體現在覆蓋的人群是全面的,即“不分地域”的小康,是“不讓一個人掉隊”的小康;體現于涉及領域是全面的,是“五位一體”的小康。
對此,習近平此前的闡述似更形象“可感”。早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首次集體亮相時,他就指出,人們期待“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雖然中國業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全面建成小康還任重道遠。
中共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5年,上承“十二五”收官,下啟“十三五”開篇,面對這“最後一公里”的衝刺,施政者將如何落子,即將召開的兩會料將釋放更為明確的信號。
“我們要繼續全面深化改革,開弓沒有回頭箭,改革關頭勇者勝。”在2015年新春賀詞中,習近平如是論述今後的改革。作為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也是全面小康社會如期建成的關鍵。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國的改革呈加快推進之勢。一系列數字也顯示,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正在落地生根,新一輪改革浪潮正在掀起——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80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中央有關部門還完成了108項改革任務,共出台370條改革舉措……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分析認為,中國必將為改革加碼。本屆政府如何進一步通過簡政放權為改革“鬆綁”,在財稅、金融、民生、司法等領域的改革如何提速等,人們期待,政府能在本次兩會上拿出今年的時間表。
觀察人士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強大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根本保障,兩者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共同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順利實現。決策層將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重大戰略佈局的一環,標誌著依法治國換擋提速,駛入“快車道”。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180多項重要法治改革舉措如何落地?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進一步打造怎樣塑造法治政府?……在2015年這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依法治國應如何貫徹落實有關決定,無疑將成為焦點。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建議的大會議程,備受關注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或將成為唯一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法案。在全面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大會對該法案的審議,這個過程本身也將是一堂生動的法治公開課。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作為執政黨,中共的自身建設問題,不僅事關中共的生死存亡,而且事關中國改革發展事業的興衰成敗。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2014年民眾見證了執政黨“打虎捕蠅”力度不斷昇級,反腐“上不封頂”。2015年伊始,中共反腐力度不減,從嚴治黨的利劍高懸。當前,百姓期待“大腐小貪”受到懲治,更期待反腐走向常態化、制度化。
綜上,兩會的一系列熱點,都將在“四個全面”中得到統一和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