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19日電 (記者 劉育英)經過一段時間沉寂之後,網絡直播行業再次獲得資本的青睞,進入新一輪發展期。
19日,騰訊NOW直播宣佈投資20億元(人民幣,下同),對平台上的優質原創內容和生產者進行獎勵和補貼,扶持更專業的直播內容。“今年的直播行業會逐步回歸理性”,騰訊公司副總裁殷宇在發佈會上說。
就在騰訊這一大手筆投資前不久,5月16日,歡聚時代旗下虎牙直播完成7500萬美元A輪融資;5月24日,花椒直播獲得1億元B輪融資,估值約為50億元;5月25日,熊貓直播完成10億元B輪融資。
資本在2016年“直播元年”已經經歷了一輪沸騰。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巨頭都在直播上投入重金。以阿里巴巴體系為例,一直播、來瘋是其旗下擁有或入股的直播平台,淘寶、天貓、優酷、土豆、陌陌直播、Acfun這些阿里巴巴自有或收購的平台,則內嵌有直播功能。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份,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3.44億,佔網民總體規模的47.1%。
“網絡直播用戶在直播上投入的時間段一點都不弱於即時通訊、社交、電商、內容等。經監測,16點到18點的時候,網絡直播是上述五類應用當中使用量最大的。到了21點到22點,又是一個最高峰”,天奇阿米巴創投基金投資合夥人魏武揮當日表示。
騰訊旗下企鵝智庫3月份發佈的報告稱,2016年底至2018年,網絡直播行業會進入成熟市場的增長模式,到2018年會有將近400億元的市場規模。
在2016年直播行業高峰期,據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不完全統計,在中國提供互聯網直播平台服務的企業超過300家。網紅主播、遊戲主播、泛娛樂主播等各種“主播”興起,但良莠不齊。
色情、暴力、謠言、詐騙等亂象是這個行業必須要邁過的門檻。
2016年,中國多個部門出台規章制度規範網絡直播領域亂象。針對網絡直播,國家網信辦推出“直播實名制登記”、“黑名單制度”等強力措施,並且明確提出平台和主播都要有資質。未來,靠打擦邊球的直播平台將難以生存。
直播的商業模式也將發生變化。魏武揮說,在上一個發展階段,用戶打賞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僅靠打賞模式是沒有前途的。未來“直播+”將成為大趨勢,直播和體育、教育、遊戲、電商等領域的融合已出現苗頭。
在教育領域,去年,一位重慶的大學老師在鬥魚直播平台直播研究生數學入學考試課程而走紅網絡。同年,一款名為“瘋狂教師”的移動應用獲得1.2億元融資,該應用通過演播廳直播的方式,實現一對多模式授課。目前,瘋狂教師已在全國建立了千餘家工作室,老師通過抱團實現價值放大。
專業化也將成為大勢所趨。“內容同質泛濫的現狀使得內容成為各大平台的核心競爭力”,殷宇表示,騰訊將聚焦才藝技能、戶外體驗、遊戲電競、娛樂綜藝等特色內容方向,最終助力百家合作夥伴實現月流水超過百萬元。
魏武揮表示,未來一兩年需要探索的是直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祗有這些道路走通了,這個行業才可以稱為真正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