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6月13日 星期五    農曆乙巳年五月十八
首頁 > 新聞事件 > 互联网电信ITAI > 深度報道 > 中國建立“網絡直播”信用體系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中國建立“網絡直播”信用體系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新華社天津11月7日電(記者王垚、李鯤)“直播吃飯,月入過萬。”網際網路直播近年來在中國走紅,眾多普通網民通過各個直播平臺成為月入過萬元的主播。“粉絲經濟”也由起初的明星、名人,拓展到普通大眾。

  在業態繁榮發展的同時,一些平臺主播以不雅、低俗內容搏眼球的行為也時有發生,對網際網路生態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近日,中國國家網信辦發佈《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對禁止傳播色情、暴力等違法違規信息、規範新聞信息直播、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作出具體要求。

  業內專家表示,這一舉措將促進正在興起的“網絡直播”行業健康發展。

  23歲的小爽(化名)是天津的一名在校學生,面龐清瘦,性格開朗。她幾乎每天都要拿出2至3小時坐在電腦前“直播”,現已是國內某知名網際網路直播平臺主播的她,擁有粉絲數量接近10萬。

  直播時,小爽坐在臺式電腦前,說著自己最近的經歷,聊著粉絲們提出的話題。在聊天頁面,記者不時地看到有“火箭”“汽車”“鮮花”等禮物飛出,而每個禮物都需要用人民幣充值購買。

  “火箭最貴,一個1888元,汽車好像是100多元,遊艇幾百元。”小爽說,這些禮物決定著她本次直播的收入,也直接關係到她在網絡上的人氣。

  小爽告訴記者,她有時候也唱唱歌,有的主播還會跳跳舞。她開始直播以來,月收入三四萬元是很平常的事,而她所在的平臺,有的大主播月收入可以達到上百萬元。

  主播的高收入來自粉絲的錢,其背後存在不少隱憂。在觀看直播過程中,記者注意到常有送禮品的粉絲對主播提出“不雅”要求,有些主播還靠聊“葷段子”來賺錢。

  據了解,目前小爽所在平臺已經出臺了直播業務表演者管理規定,並劃分了幾類嚴重違規行為和處理辦法。

  願意送禮的粉絲們與主播的關係很微妙。小爽說,“土豪”粉絲是需要維護的,誰都不想離開“金主”,但線上的聯繫轉入下線,就比較複雜,有時主播會遭到一些騷擾。

  網際網路直播平臺打“擦邊球”等亂象對良心主播們的生存空間是一種不正當擠壓,同時也破壞了網際網路環境生態。

  《規定》發佈後,許多直播平臺紛紛在官方微博上發佈聲明,表示將堅決支持和執行。小爽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許多直播平臺都加強了自我審查和監管。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規定》要求網際網路直播服務使用者實名制、網際網路直播發佈者信用等級管理體系和“黑名單”制度的建立將有效防止不良直播的氾濫。

  “現在許多平臺對知名主播不敢管、不能管,因為害怕管得嚴造成這些主播跳槽到別的平臺,有了信用體系和黑名單制度,主播一旦違法違規將無法繼續從事這個行業,這將有效防止主播要挾直播平臺,讓平臺和監管部門得以共同加強監管。”朱巍說,實名制的推進還加強了對用戶言行的約束。

  《規定》同時要求網際網路直播服務提供者和網際網路直播發佈者在提供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時,都應當依法取得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資質,並設立總編輯。

  南開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劉運峰說,網際網路降低了信息傳播的門檻,但任何一個健康社會的新聞信息傳播都不應該是無序的,平臺設立總編輯,有利於控制不良信息的傳播,符合傳播學中著名的“把關人理論”,有益於網際網路直播健康發展。

歡迎投稿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輿情 NewsYu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