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中國正在加快打造網絡安全防護“國家隊”,以抵禦可能發生的高強度網絡攻擊。
作為中國國內最大的國有綜合性IT企業集團,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正致力于建設“本質安全”、“過程安全”、“工控安全”,以保障國家重要信息系統和關鍵基礎網絡的信息安全。
目前,該公司已能够為中國用戶提供自主可控的計算機軟硬件系統,並為重點行業供應自主可控的計算機產品。除成功研發出DDR4內存緩沖控制器芯片等多款自主可控網絡安全產品外,中國電子還自主研發了“白細胞”可信計算平台,可為計算機建立“免疫系統”,使其能够自我防護、主動免疫。
“我們不是簡單地推出產品,而是要形成國家的防護能力”,中國電子董事長芮曉武對記者稱,該公司目前已初步構建了“可發現、可防範、可替代”的自主可控信息安全防護體系,核心技術取得突破,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為中國網絡安全的重要支撐力量。
2016年以來,中國在維護網絡安全方面動作頻頻。1月,中國網絡安全產業聯盟宣佈成立,成員包括中國網絡安全行業的代表性企業,旨在保障國家網絡安全和用戶利益。
2月,中國互聯網網絡安全威脅治理聯盟在北京成立,成員單位涵蓋網絡安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致力于加強互聯網網絡安全威脅信息共享、相互協作。
中國網絡安全行業企業加速“抱團”,形成合力,緣于當前網絡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中國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發佈的《2015年中國互聯網網絡安全報告》警告說,針對中國重要信息系統的高強度、有組織攻擊威脅“形勢嚴峻”。據報告,當年中國境內有近5000個IP地址感染竊密木馬,涉及政府機構和重要行業的高危漏洞持續增多。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吳建平指出,從全球角度來看,目前各國關鍵基礎設施已成為網絡攻擊的對象,一旦被攻擊導致癱瘓,將給國家安全、社會穩定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
一個例子是,2015年底烏克蘭曾發生一次影響巨大的通過有組織、有預謀的定向網絡攻擊,致使烏境內近三分之一的地區持續斷電。
網絡安全已引發中國高層的關注。中國國家領導人日前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增強網絡安全防禦能力和威懾能力。
在此情況下,組成“國家隊”聯合防禦潛在的安全風險,就成了中國網絡安全企業的共同選擇。
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程程稱,可以預見,聯合合作將是今年互聯網安全生態的主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