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烏鎮12月18日電 (記者 李曉喻)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12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烏鎮舉行。圍繞“互聯網+”時代企業如何轉型昇級,傳統製造業大佬和互聯網新貴們展開了“隔空對話”。
轉型難製造業大佬“吐苦水”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互聯網+”被視為新的增長動力。從“中國製造2025”到“十三五”規劃建議,“互聯網+”已成為中國經濟藍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對傳統製造業企業管理者來說,現在問題已不在於要不要向互聯網轉型,而是怎麼轉。
“和那些活力四射的互聯網企業相比,我們在自身改革轉型的過程中確實面臨一系列問題需要解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總經理劉烈宏坦言,其中一大問題就是怎麼增強體制機制的創新活力。
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看來,所有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都面臨“非常非常大的難題”。以管理為例,傳統企業大多屬於線性管理,即“從A到B到C”;但互聯網卻是非線性的,“從A直接就到了C”。這就要求企業不得不顛覆原有管理結構,“搞不好就完蛋了”。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對此也有同感。他表示,在向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企業現行的分階層管理模式,以及和客戶、供應商、合作方的聯系方法都可能被顛覆,“讓一個大型製造業企業突然之間徹底互聯網化,確實很難承受。”
怎麼辦?互聯網新貴“隔空支招”
雖然難,但傳統製造業企業向互聯網轉型之路還得走下去。對於怎麼轉,互聯網巨頭們貢獻了不少點子。
“組織變革和鼓勵創新,以及內部競爭是非常有必要的。”騰訊董事長馬化騰“從走了很多彎路”中得出這個結論,“祗有這樣才能讓企業保持活力”。
在小米董事長雷軍看來,互聯網跟“新國貨”最大的關係就在於互聯網能够幫助口碑傳播,這使產品設計、質量變得尤其重要,“做產品最最核心的就是要打動人心。”
雷軍認為,把優質的產品通過互聯網的效率傳播出去,並做得“足够便宜”,這種思路可以複製到更多做“新國貨”的公司。
技術創新成共識
針對互聯網企業今後的發展道路,傳統企業大佬們也給互聯網新貴端上“苦口良藥”。
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直言,儘管互聯網服務、內容現在如日中天,但如果沒有智能終端,沒有技術創新,“互聯網會變得越來越暗淡”。
360董事長周鴻禕坦承,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商業模式的創新上優於美國同行,但產品核心技術上的創新相對較少,這是一大軟肋。
“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傳統行業,都應該踏踏實實做技術和產品的創新,這個才是最根本的根本,否則很難活下去。”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任李曉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