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3日電 新華社記者記者 高亢 許晟 石瑩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3日發佈的2014年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國網民規模已達6.49億人,網民規模增速持續放緩。這意味著經過前些年的快速增長之後,中國網際網路將從規模轉向內涵發展階段。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副主任劉冰說,2014年中國新增網民3117萬人,增幅明顯放緩,網際網路普及率為47.9%,較2013年底提升了2.1個百分點。非網民的上網意願持續下降,表示未來會上網的比例從2011年的16.3%下降到2014年的11.1%,預計2015年網民規模的增速將繼續減緩。
據了解,61.3%的非網民表示不上網的主要原因為不懂電腦和網絡,網際網路知識與應用技能的缺乏是造成網民與非網民之間網際網路使用鴻溝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中國網民上網時間和網絡應用正在逐步增加。報告顯示,去年中國網民的人均周上網時長達26.1小時,較2013年底增加了1.1個小時。網民對網際網路應用使用廣度和深度的提升,繼續推動中國網民人均周上網時長的持續增長。
在新應用中,即時通信作為第一大上網應用,在網民中的使用率繼續上升,達到90.6%。截至2014年12月,手機即時通信使用率為91.2%,較2013年底提升了5.1個百分點,保持著穩步增長的態勢。
業內專家認為,手機即時通信由於其隨身、隨時、擁有社交屬性和可以提供用戶位置等特點,從單一的通信工具演變成支付、遊戲、O2O等高附加值業務的用戶入口,逐步成為中國網民上網趨勢增長的一個主要推動力,同時以其龐大的用戶基數為其他服務提供了巨大的潛在商業價值。
在即時通信之後,應用率最高的是搜索引擎和網絡新聞,佔比80%;然後是網絡音樂、視頻、遊戲和購物等應用,都在穩定增長中。也就是說,虛擬社交、獲取諮詢和娛樂依然是網際網路生活的主要內容。
伴隨著網絡的演化,移動網際網路成為一個重要的“網絡空間”。根據報告,截至2014年底,中國已有5.57億手機網民,他們是將生活中碎片化時間充分運用在網絡的主力軍,移動支付、銀行、團購和網購等使用率得到穩步提升。
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主任寧家駿認為,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與當下國家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相符合,網民增速與經濟掛鉤,同樣進入增速放緩期,在內部醞釀著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教育和網絡環境不斷優化的基礎上,中國網民素質不斷提高,同時帶來對網際網路服務的新需求,將催生網際網路應用和服務新業態,成為助推經濟增長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