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10月20日電(記者韓冰)歐洲和日本聯合開發的探測裝置「比皮科倫坡」20日啟程,飛向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這是人類第三次無人水星探測任務。
巴黎時間20日3時45分(北京時間20日9時45分),「比皮科倫坡」由一枚阿麗亞娜5型火箭從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歐洲航天局局長揚•韋爾納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是歐日航天機構的一個「重大里程碑」,並相信未來將獲得「許多重大成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理事長山川宏對發射成功表示祝賀,並認為該任務「將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水星環境,最終還能幫助理解地球乃至整個太陽系的起源」。
按計劃,「比皮科倫坡」將經過7年的太空飛行,於2025年抵達水星。屆時,該探測器將釋放出「水星行星軌道飛行器」和「水星磁層軌道飛行器」兩個獨立探測設備。前者由歐航局研發,主要探測水星的表面和組成;後者由日方研發,主要探測水星的磁場。
抵達水星後,兩個探測設備收集數據的時間暫定持續一年,其後有可能再延長一年。
人類第一次水星探測任務是1973年發射的美國「水手10」號探測器,它曾3次掠過水星,但一直未能進入水星軌道。第二次水星探測任務是2004年發射的美國「信使」號探測器,該探測器於2011年3月進入水星軌道,2015年完成使命後撞水星自毀。
水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近也是最小的一顆行星。科學家們相信,了解水星的構造和組成,對了解地球等類地行星的形成和演化乃至太陽系的起源都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