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6月19日 星期四    農曆乙巳年五月廿四
首頁 > 新聞事件 > 航天航空 > 最新消息 > 中國首次成功組織中歐航天員海上救生訓練
中國首次成功組織中歐航天員海上救生訓練

  新華社濟南8月21日電(記者李國利、王陽)中國首次組織的航天員海上救生訓練,21日在中國東部山東煙臺附近海域圓滿結束,16名中國航天員和2名歐洲航天員參加了訓練。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真實海域開展救生訓練,也是外國航天員首次參與由中國組織的大型訓練任務。

  為期17天的海上救生訓練由中國航天員中心組織實施,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提供訓練保障。這次訓練主要是針對空間站載人飛行任務飛船應急返回濺落海上開展的專項訓練,旨在提高航天員海上自主出艙、生存和救援技能,磨練航天員意志品質,增強團隊協作和實戰能力。

  據了解,航天員海上救生訓練是根據年度訓練計劃安排的,設置理論培訓、單項操作訓練和綜合訓練3個部分,18名航天員按照3人乘組模式編為6個乘組,歐洲航天員薩曼莎•克裏斯托弗雷蒂和馬蒂亞斯•約瑟夫被編入不同組別,與中國航天員共同完成訓練,與中國航天員共同完成訓練。

  航天員圓滿完成了海上自主出艙、海上生存、海上搜救船救援及海上直升機懸吊營救等科目,掌握了海上自主出艙的方法與流程,熟悉了海上生存環境和救援模式,增強了與救援人員以及航天員之間的協同配合能力。

  “海上救生訓練非常重要。這次能夠來中國和中國航天員一起共同完成訓練,我感到非常高興。”馬蒂亞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希望以後還能有機會再來中國參加相關的訓練。”

  據中國航天員中心副總設計師黃偉芬介紹,通過訓練,進一步驗證了航天員海上救生訓練方案、海上營救方式、航天員海上自主出艙方法與程序設計的合理可行性、訓練方法的科學有效性,為空間站任務應急搜救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政府去年底發佈的《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說,未來五年,中國將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姿態,在重點領域廣泛開展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其中,航天領域人員交流與培訓作為重點領域名列其中。

  “這次訓練也為載人航天領域開展國際合作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組織實施模式,為開展國際合作積累了寶貴經驗。”黃偉芬說,訓練期間,中歐航天員都表現出堅韌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展現出優秀的個人素質和技術水準。

  2015年5月,中歐簽署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歐洲空間局關於在載人航天領域開展合作的長遠目標和實施步驟》,明確2015年至2017年為技術交流階段,中歐雙方參與對方的航天員訓練活動。在此框架下,2016年6月至7月,中國航天員葉光富赴意大利撒丁島,參加了歐洲航天員中心組織的洞穴訓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先後與俄羅斯、德國、法國等國家,以及歐空局、聯合國外空司等機構和組織簽署了多項政府間、機構間的合作協議,開展了務實的技術合作。

  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時,中國還邀請了德國、法國、意大利、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國家,以及歐空局等機構的航天同行現場觀摩發射,期間還開展一系列交流活動。

歡迎投稿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輿情 NewsYu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