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16日電 (記者 張素)記者16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獲悉,中國計劃于4月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實踐十三號衛星,這將是中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副部長王敏介紹,高通量衛星的“通”是指“通信”,其通信容量將比以往躍升一兩個數量級。“實踐十三號”通信總容量超過20Gbps,已超過中國此前研製的通信衛星容量總和。
通信容量擴充意味著傳輸能力更強。王敏舉例說,此前通信衛星同時傳送數十套標清電視節目,“實踐十三號”可以同時傳送數十套高清電視節目,未來還將實現傳送4K超高清電視節目。
王敏說,“實踐十三號”首次應用Ka頻段多波束寬帶通信系統,是國內首個採用電推進技術的高軌衛星,還將利用激光開展天地通信。該衛星的國產化水平在中國高軌長壽命通信衛星中達到新高度,“關鍵核心單機實現自主可控,平台產品國產化率達到100%。”他說,在完成在軌技術試驗驗證後,“實踐十三號”將被納入“中星”衛星系列。
“實踐十三號”驗證的是東方紅三號B平台,而預計于2017年中發射的“實踐十八號”將對東方紅五號衛星平台技術進行驗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部長周志成說,東五平台是中國下一代地球同步軌道大型衛星公用平台,具有“高承載、大功率、高散熱、長壽命、可擴展、多適應”等特點。
周志成說,包括“實踐十三號”、“實踐十八號”在內,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今年計劃發射6顆通信衛星,比如用於廣播和通信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中星9A”及“中星6C ”。目前中國製造的在軌通信衛星數量為24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已有40年的通信衛星研製經驗,曾研製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整星商業出口衛星“尼日利亞衛星”、中國第一代中繼衛星系統“天鏈一號”等。
中國今年計劃發射6顆通信衛星 未來有望覆蓋高鐵、航空
香港中通社2月16日電 2017年,中國計劃發射實踐十三號、實踐十八號等6顆通信衛星。其中,實踐十三號將於今年4月由長征三B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據央廣網2月16日報道,實踐十三號衛星副總師王敏介紹,實踐十三號是中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首次應用Ka頻段多波束寬帶通信系統。此外,實踐十三號衛星是中國首次採用電推進技術的高軌衛星,它的在軌壽命為15年。據悉,這是中國首次使用電推進完成衛星全壽命期間的南北位置保持,對於中國高軌衛星是具有革命性的技術突破。
王敏表示,大眾以往都有在高速運行的高鐵列車上手機信號會時斷時續,在飛機的機艙內無法使用手機上網,或者偏遠山區根本沒有手機信號的經歷,這是因為移動基站不可能實現全面覆蓋。王敏表示,有了通訊衛星以後,“只要隨身帶著wifi的轉接器,就可以把衛星信號變為wifi,將來像航空通信、高鐵等地面覆蓋網能力不够的地方,可以做很好地補充。”
據中國國防科工局網站日前消息,實踐十三號衛星及運載火箭已於2月13日通過審議出廠。消息稱,實踐十三號“目前已完成全部研製任務,具備出廠執行發射任務的條件。”
按照計劃,實踐十三號衛星發射後,中國將在今年年中發射實踐十八號衛星,這將使中國真正躋身國際一流通信衛星的“俱樂部”。專家表示,多顆衛星在軌後,中國構建的移動通信衛星系統將提供更好的應用。
據悉,衛星是中國“十三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佈局的領域。2016年12月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要發展固定通信廣播、移動通信廣播和數據中繼三個衛星系列,形成覆蓋全球主要地區的衛星通信廣播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