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農曆乙巳年二月廿六
首頁 > 新聞事件 > 航天航空 > 深度報道 > 從追趕到與世界比肩—對話中航工業直升機總設計師吳希明
從追趕到與世界比肩—對話中航工業直升機總設計師吳希明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 呼濤)中航工業直升機總設計師、武直10總設計師吳希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經過60年發展,中國直升機工業已建立起譜係日趨完善的直升機家族,更具備了獨立創新發展能力,與世界主流製造商對等合作、並駕齊驅。

  2016年,中國直升機工業迎來創建60週年。作為直升機“國家隊”總設計師和全球軍用直升機中“明星”機型武直10的總設計師,吳希明表示,全球高度關注的高速武裝直升機、非常規構型武裝直升機以及隱身性能技術都已進入中國直升機工業研製的視野。

  在吳希明看來,直升機是一個國家航空製造業乃至整個工業的代表性行業。“中國軍用直升機技術將溢出到民用直升機研製,軍民融合發展將極大推進直升機工業整體進步。”他說。

  從望塵莫及到並駕齊驅

  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地質和氣象條件極為複雜,需要建立起與其現實需求相匹配的強大航空工業。其中,直升機對於機場條件的要求相對較低,靈活便捷且具備更高的經濟性。2008年汶川地震救災中,直升機發揮的作用引起極大關注,研製更多用途國產直升機的任務顯得更為緊迫。

  “在國家軍民用領域對各型直升機的如此迫切需求下,直升機‘國家隊’必須有所作為。”吳希明說,“我們必須主動作為——不排斥別人,不排斥合作,但必須形成‘以我為主’的中國直升機自主研製能力。”

  2016年12月20日,中航工業直升機與空客直升機聯合研製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機AC352在哈飛成功實現首飛。60年前,中國航空直升機工業正是在這裡誕生。

  1956年,中國決定在哈飛開展首型直升機直5的研製工作,中國直升機工業由此開啟。1958年12月14日,直5首飛成功——從這一天起,新中國有了自己的直升機。

  經過60年發展,中國直升機工業已經擁有年產300餘架各型直升機的能力,具備從1噸到13噸的噸位完整的直升機產品譜係。

  “中航工業直升機憑藉12大系列、50多個型號直升機躋身全球七大直升機製造商之列。近幾年,我們以幾乎兩年一個新型號的速度推出國產直升機。”吳希明說,刻上中國烙印的直升機成系列推出不僅將全面效力國家需求,更將目標瞄準世界天空。

  吳希明說,從對世界航空業望塵莫及到今天與之並駕齊驅,中國直升機工業已經形成了體系完備的研發、製造和服務能力,建立起世界先進的設計、製造、試驗體系,突破了新一代直升機核心技術。

  以創新贏得市場與未來

  當前,全球直升機領域正經歷巨大變化。在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的民用直升機領域,只有擁有獨特的創新技術應用,以此顯示出更高的價值,才能最終贏得市場。

  “我們經過60年努力,實現了從仿製、轉包生產,直到聯合研製與自主研製並進的歷史性跨越。”吳希明說,未來更好滿足國家需求、面對海內外市場的壓力仍然很大。“我們在某些關鍵領域和技術的研製能力、市場響應能力方面仍有差距,未來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並且走得不會輕鬆”。

  吳希明說,中國直升機工業將堅持自主研發、自主掌握關鍵技術的導向,多系列新型直升機正蓄勢待發。預計在“十三五”末至“十四五”期間,中國航空工業獨立研製直升機的能力將實現與全球先進水準同步發展。

  當前,中國軍用直升機技術發展迅速,直11、直10、直9以及直19等構成的武裝直升機系列化推出,實現了直升機工業從測繪仿製、改進改型、參考設計到完全自主研發的歷史性跨越。

  據透露,中國不僅在加快40噸級重型直升機和輕型雙發直升機研製,更在緊跟世界直升機發展趨勢,進行高速直升機、綠色直升機、體系化無人直升機,以及傾轉旋翼等新構型飛行器的預研工作。

  “中國直升機工業既要更好更全面地滿足國家軍民領域的需求,還要憑藉自主研發關鍵技術和更高的安全性、經濟性迎接海內外市場考驗。”吳希明說。

歡迎投稿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輿情 NewsYu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