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農曆乙巳年二月廿六
首頁 > 新聞事件 > 航天航空 > 最新消息 > 中國民用航空“民用”三面突破
中國民用航空“民用”三面突破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記者錢春弦)2014年11月2日中國民用航空迎來成立65週年的生日,中國民航事業正“三管齊下”著力於名副其實成為“民用航空”,這包括向國民基本航空服務轉型,讓老百姓坐得起飛機;大力推動民營資本進入民航領域;以及加快推動低空空域開放,使更多民間飛行成為可能。

  最近30年,中國民航經歷三次大的體制改革:1980年改變軍隊建制,走上企業化道路;1987年至1992年,進行以民航管理局與航空公司、機場分立的管理體制改革,在行業內引入了競爭機制;2002年至2004年進行以“航空運輸企業聯合重組、機場屬地化管理”為主要內容的體制改革。“通過這三次改革,使原來軍民合一、政企不分的民航管理體制,逐漸轉變為政企分離、機場屬地化管理、多種所有制企業平等競爭的民航管理體制。”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說,與此同時,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使中國民航逐步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

  但讓13億中國人大多數買得起機票,仍然是一個挑戰。目前,中國每人年均乘機僅0.25次,遠低於美國的2.4次。《國務院關於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實施“基本航空服務計劃”。今年8月,《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特別提到要支持低成本航空以促進旅遊業發展。以低票價作為核心特徵的低成本航空,成為實現基本航空服務計劃的重要手段。特別是今年以來,政府公務、國有企業商務消費從簡、從儉,越來越多國內航空公司取消頭等艙,電信運營商關閉了機場貴賓廳。中國民航必須走大眾化之路,已成為民航走出低谷並獲得發展的必由之路。

  而中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主要由民間資本主導。據李家祥介紹,全國現有47家航空公司,民營資本佔三分之一,而且增長速度很快。特別是在一些中小航空公司的發展中,民營資本成了中小航空公司、特別是低成本航空公司發展的先鋒。

  在低成本航空發展的同時,中國民航局與相關部門籌劃建立了一個新型“民航發展基金”,以探索對航空業的有效投入。

  在推動機票“親民價”、航空民營之外,2014年以來,中國加大了推動空域“民用”改革力度。“空域資源同陸地、海洋資源一樣,具有極大的經濟價值,必須高度重視,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正如李家祥念茲在茲的是:航空發達國家,民用航空均使用了國家空域的大部分資源。如美國供民航使用的空域達82%左右,而目前中國民航使用的空域僅為全國空域的22.9%。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民航可用空域的飛行量已經飽和,易造成航班延誤,同時可能帶來安全隱患。“由於空管原因,國內很多航線不得不繞飛,如果把航路取直,每年可節省大量的油耗。隨著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需求的不斷增長,民航對空域資源的需求將越來越大。”

  中國“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改革空域管理體制,提高空域資源配置使用效率。”這是解決民航空域資源不足等問題的重要契機,需要儘早推進相關工作。

  剛剛閉幕的第十五屆西部博覽會首設通用航空館,主題是“航空走入普通百姓,個人飛行漸行漸近”,展示的6架飛機及飛行器,成為西博會最大亮點。“私人飛行”拉近了民眾日常生活。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10月30日表示,近期國家空管委將召開會議部署全面推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分析認為,近年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穩步推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環境逐步寬鬆,通航產業將步入“黃金時代”。

歡迎投稿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輿情 NewsYu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