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西昌1月16日電 (記者 張素)16日0時5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白俄羅斯通信衛星一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標誌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整星在軌交付業務首次打開歐洲市場。
2015年,從北京到明斯克首次有了直航航線。2016年,明斯克有了“來自北京的星”,記者採訪專家對此解讀。
這顆星什麼樣?
白俄羅斯通信衛星一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衛星採用東方紅四號衛星平台。該衛星平台于2001年10月立項。2008年發射的委內瑞拉通信衛星一號全面應用及驗證了該平台及有效載荷技術。
“成功發射十餘顆採用東四平台的衛星,商業保險的費率降了一半,為用戶節省了相當多的經費。”白俄羅斯通信衛星總指揮魏強對中新社記者說。
白俄羅斯衛星設計壽命15年,共有38路轉發器,即20路C波段和18路Ku波段。C波段設計有非洲波束、亞洲東部波束和全球波束,Ku波段設計有歐洲波束和非洲波束。
“用戶要求靈活切換。現在38路轉發器可以切換出56路。”魏強將轉發器形容為“水渠”,波束即指“灌溉範圍”,切換則類似于“開關”,覆蓋更廣泛的區域。“每一條‘水渠’承載的數據量是固定的,通過切換可以更高效利用轉發器”。
發射後怎麼用?
魏強介紹,發射後的一周內將有5次變軌,使衛星穩穩定點于東經51.5度地球同步軌道,進行在軌測試。
“一般在軌測試也就一個多月,但因為這顆衛星覆蓋區域廣闊,目前測試人員舖不開,需要延長時間。”他說。
這是白俄羅斯擁有的第一顆通信衛星,白俄羅斯將向白俄羅斯境內、歐洲、亞洲和非洲等地區的廣播和通信客戶提供優質的一站式衛星轉發器服務及廣播、衛星通信、電信港和數據中心服務。
白俄羅斯通信衛星一號技術主管尼古拉·西茨科表示,中國有著先進的航天技術及高效的研製生產能力,“把這顆衛星交給中國製造,我們非常放心”。
“中國給國外用戶提供的是‘交鑰匙’式的‘一攬子工程’。”魏強介紹,除了研製衛星、提供發射,此次中方還參與建設明斯克地面站,並對衛星日常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根據雙方合同約定,中方未來一段時間還將派出人員提供在站支持。
“入歐”難在哪?
此前,中國已實現了尼日利亞1R通信衛星、委內瑞拉通信衛星一號、巴基斯坦1R通信衛星、亞太九號通信衛星等8顆整星出口。但成功發射白俄羅斯通信衛星一號,有其特殊意義。
“原本交付的客戶多為第三世界國家,基本上我們已有的產品就能滿足其需求。”魏強說,而白俄羅斯等歐洲國家以前也採用其他國家的商業衛星,將與“中國製造”形成對比。
其次,正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雷凡培所言,“入歐”對進一步開拓國際航天市場具有積極意義。2015年10月成功發射的亞太九號通信衛星是中國首次向國際成熟衛星運營商提供通信衛星在軌交付服務。亞太九號的表現超出預想,客戶也與中方簽署了亞太6C通信衛星合同。
而從覆蓋區域來看,這顆“星”也頗為契合“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雷凡培表示,未來將推動通信衛星進入國際主流商業衛星運營商市場,同時推動遙感衛星出口,初步形成可面向全球提供高精度高採集能力的遙感數據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