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農曆乙巳年六月十九
首頁 > 新聞事件 > 商貿 > 評論分析 > 研究稱貿易保護主義將導致美國製造業就業崗位減少
研究稱貿易保護主義將導致美國製造業就業崗位減少

  中新社北京4月12日電 (記者 王恩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2日在北京共同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在全球生產分享逐步成為經濟全球化象徵的背景下,美國挑起貿易摩擦將影響自身製造業就業,並阻礙本國跨國公司全球化發展。

  此次中美貿易摩擦的一大導火索在於兩國貿易不平衡。美方號稱其對華年貿易逆差達到5000億美元,並欲借“加徵關稅”來扭轉局面。

  上述題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源泉(第2卷):人力資本、創新和技術變遷》的報告認為,這一觀點忽略了中國對美國跨國公司的重要性。美國公司正是通過將中國作為基地,來擴大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

  報告援引美國經濟分析局數據稱,2013年,在相關數據可得的最近一年,在華美國跨國公司子公司向其他地區產品出口額達到375億美元,幾乎相當于這些公司向美國出口產品價值的3倍。

  據此,報告分析說,貿易失衡本質上是一種由全球化生產分享過程所驅動,以及雙方經濟體都能在此過程中受益的結構性現象。美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反而有害于其國內製造業生產,將使該行業失去更多就業崗位,並演變為阻礙美國跨國公司全球化運營的一大因素。

  報告進一步指出,美國跨國企業的競爭性,依賴于其利用中國作為生產基地向世界其他國家提供產品的能力。在這種相互關係下,美方對中國產品實施懲罰性關稅的企圖勢必面臨其國內商業利益集團反對。即使相關措施最終實施,其對全球生產網絡內貿易流的影響也有限,因為全球生產分享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相對價格與貿易績效之間的聯系。

  與此同時,中國不斷優化經濟結構,並激發增長新興動力,使自身對貿易摩擦的“免疫力”有所增強。

  報告主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宋立剛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對外貿的依存度不斷下降,且新經濟快速發展,這一結構調整趨勢是中國應對貿易摩擦時的底氣來源。

歡迎投稿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輿情 NewsYu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