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北京11月5日電 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恭百
亞太經合組織(以下稱為APEC)領導人會議周活動5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針對近日傳出因美國施壓導致亞太自貿區談判無緣APEC一事,中國官方最新回應稱,該計劃獲得了“所有成員的一致支持”。
不過北京方面亦坦承,“具體有些內容還在討論中”,但有信心使這些不同意見“得到很好處理”。
來自國際媒體的報道稱,華盛頓方面的擔心是,亞太自貿區(以下稱為FTAAP)會阻礙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以下稱為TPP)的談判進程。
內地亞太問題研究學者認為,FTAAP和TPP并非單純的對抗性關系,在一些方面是可以做到互促與互補的。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翟昆接受中通社記者采訪時表示,FTAAP著眼於建立涵蓋APEC經濟體的自貿區,在亞太地區建立開放、包容、廣域的自由貿易協定,具有重新明確亞太經濟一體化方向的作用。在設計上,FTAAP還可以改變由TPP和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等造成地區協定競爭、本地區碎片化的潛在弊端。
翟崑也指出,目前是美國推進TPP談判最緊張、最關鍵的時刻,中國推進FTAAP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TPP談判進程,至少可能牽扯TPP成員的精力。“因此,會顯得FTAAP與TPP有一定的競爭關系。”他說,“但辨證地看,由於中國推動FTAAP,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美國加快TPP談判進程。”
翟崑認為,FTAAP與TPP的矛盾主要是“重要性和緊迫性的問題”,而并非不可調和的結構性衝突。
上海高校智庫亞太合作與治理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宋國友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中國在此時機提出亞太自貿區,其成員涵蓋了TPP與RCEP的所有成員,“實際上是迎合亞太地區需要一個更廣泛自貿區的呼聲,力圖以更高的戰略眼光統合TPP、RCEP等機制,緩解後兩者主導的某種程度的競爭”。
亦有分析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亞太經濟的新龍頭,由中國來主導亞太自貿區進程是在“情理之中”,由此可為亞太自貿區未來談判及實現提供更大的可能性。同時,這種積極姿態也顯露出了中國作為區域內大國為地區提供更好的公共產品的意願。
“其實,FTAAP從最早提出到斷斷續續地推動,也有10年了。我想中國也知道這并不容易,但是確定大方向,并不斷強調其重要性,探討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卻是個反反複複、曲曲折折的過程,這是大國應該作的事情,是有擔當的表現。”翟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