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6月19日 星期四    農曆乙巳年五月廿四
首頁 > 新聞事件 > 商貿 > 評論分析 > 促進外貿穩增長 中國力推五大“藥方”
促進外貿穩增長 中國力推五大“藥方”

  中新社北京8月18日電 (陳溯)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下降3.3%,儘管降幅收窄,但市場普遍認為,面對持續低迷的外需,中國外貿形勢仍將面臨較大壓力。對此,中國官方下大力氣推出舉措,拉動進出口企穩回升。

  16日,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中國持續低迷的外貿形勢,提出要“加大已有政策落實力度”,並提出促進外貿穩增長的五條措施。其中包括了盡快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貿易便利化措施,簡化查驗手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有訂單、有效益企業的信貸支持,幫助企業規避匯率風險;進一步清理港口、航運等經營性收費,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改革完善與新業態、新模式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擴大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試點;發揮雙向投資對外貿的促進作用,依託各類園區提昇中西部承接加工貿易能力。

  事實上,自去年中國外貿出現下滑以來,中國官方已經陸續推出了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專家認為,此次提出的五條措施直指當前提振外貿的“關鍵點”。

  近來,自貿試驗區貿易便利化措施的經驗已經在多地複製“開花”。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自貿試驗區的經驗有很多,但之所以優先推廣貿易便利化的措施,是因為海關聯網、信息化建設等貿易便利化措施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且確實給企業降低了成本,“推廣貿易便利化有關的部門自身就能做到,不需要特別多部門間的協調,能做的就優先做。”

  比如,去年12月,“單一窗口”率先在廣西防城港口岸聯檢中心上線之後,貨物申報時間由之前的5個小時縮短至1個小時;在東莞,“單一窗口”落戶東莞港以來,企業提交的紙質單據和數據錄入量比以往減少了約60%,登臨檢查和集裝箱平均查驗時間壓縮了近50%……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表示,中國製造業成本優勢削弱其實是各個環節的成本都有所上昇的結果,“降低成本也是一個綜合的內容,需要通過推動貿易投資的便利化,簡化行政審批手續,改革物流體制降低物流成本,改革金融體制降低企業資金占用成本,從而從整體上降低對外經貿活動成本。

  近年來,中國企業開始“走出去”,不少外資企業也出現了外移趨勢。桑百川指出,加工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中占據很大比重,而加工貿易外移使中國外貿基礎出現萎縮,因此必須穩定加工貿易。他認為,一方面應該通過設立出口加工區、保稅區等營造良好的加工貿易環境,另一方面應該進一步出台措施推動加工貿易向內陸地區轉移,這個方面需要“加強土地管理、財稅、電信交通運輸、工商管理等部門與外經貿部門的相互配合。”

  談到下半年的外貿形勢,桑百川認為,外貿穩定發展需要有扎實的改革工作,另外,國際環境對外貿的穩定構成很大壓力和挑戰,預計中國外貿將在探底的過程中企穩發展。

歡迎投稿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輿情 NewsYu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