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 劉育英)針對國際社會對中國鋼鐵產能的質疑,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官員28日表示,鋼鐵產能過剩並非是中國特有的,而是世界相關經濟體面臨的共性問題;中國不但不鼓勵鋼鐵出口,而且是唯一對普通鋼鐵出口主動採取限制措施的國家。
近期在比利時舉行的一場鋼鐵會議上,多國將全球鋼鐵產能過剩的矛頭指向中國,指責中國補貼鋼鐵行業,以及在他國傾銷鋼鐵。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鄭立新2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佈會上說,據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全球2015年粗鋼的產量是16.2億噸,平均產能利用率祗有69.7%,比2014年下降3.7個百分點。中國的產能利用率和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是一致的。應該看到,鋼鐵產能過剩並不是中國特有的。
2015年,中國鋼鐵產量約為8億噸,佔世界產量的一半。鄭立新表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也是世界最大的鋼鐵消費國。近幾年,中國的鋼鐵主要在國內消費。
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中國自己消費掉世界鋼鐵產量的約46%。2015年中國鋼鐵出口增加較多,達到1.12億噸,儘管如此,也祗佔中國整個鋼產量的14.5%,而有些西方國家鋼鐵出口佔其產量的比重高達40%。
鄭立新說,中國不但不鼓勵鋼鐵產品出口,而且是目前全世界鋼鐵生產大國中,唯一對普通鋼鐵出口主動採取限制措施的國家。
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此前表示,中國政府對鋼鐵工業的出口沒有任何刺激性措施,不僅沒有補貼,還對部分鋼鐵產品採取了限制性措施,加徵了出口關稅,而其他國家基本沒有類似措施。
據工信部數據,“十二五”期間,累計淘汰鋼鐵產能約9000萬噸。鄭立新說,從2016年開始,中國用5年時間繼續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